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紧紧围绕环境卫生中心工作,结合全市扬尘污染治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等活动,以“实行精细化作业,打造最干净城市”为导向,不断提升城区环境卫生品质。
推进精细作业,提升环境卫生水平
深入开展道路保洁精细化作业。为切实提高城区环境卫生质量,市环卫处不断加大保洁力度,通过增加保洁频次,延长作业时间,实现了城区道路实时保洁。在此基础上,以“逐条整治,重点突破”为原则,扎实开展道路扬尘综合整治,集中人员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标准,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彻底清扫,认真清除辅道、人行道及路沿石周边等部位尘土。针对城区施工未完成路段易出扬尘的实际,及时调整人员,增强保洁力量,对各交叉路口实行重点监控、全力清扫,确保路面整洁有序。同时,加强细节部位保洁,提出了墙根、树根、灯杆根、路牙根、护栏根、绿植根“六根净”标准,对东关街、区委路、文化路等难保路段进行多次集中清理,有效保证了城区环境干净卫生。一年来,共出动人员52万人次,清理各类垃圾约14.4立万方。
积极探索联合机械作业模式。大力推广低尘作业,不断探索“多机联合为主+人工机动为辅”的高效机械联合作业模式,采取湿扫、洒水、冲洗三管齐下的方式,每天对城区主次干道、3条外环路及城市出入口进行湿扫、吸尘、清洗、洒水,并定期组织清洗车配合高压水枪,采取“双车并排冲洗+人工刷洗+洗扫收尾”的人机结合方式,对城区路沿石、护栏下、绿化带接头等易积尘部位及人流量大、易污染的主要街道及工地出车带泥污染路段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冲洗,最大限度优化了作业流程。另外,为保证大风、重污染等特殊天气降尘工作的及时性,在对路面进行日常机械保洁的同时,调动雾炮车对扬尘区域进行喷雾降尘,切实做好扬尘雾霾天气处置工作。一年来,市环卫处共出动清扫车、洒水车7万余部次,机械化清扫率达92.5%。
全面推进“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学习宁夏中卫市“以克论净,深度保洁” 工作经验,在城区主要街道和重点部位推行“一扫全保”作业模式,即凌晨4:30—6:30进行普扫,6:30—晚10:00实行人工保洁,晚9:00—第二天19:30采取“歇人不歇车”方式进行机械清扫、洗扫作业,城区主要道路清扫保洁实现了全天候、全覆盖,做到了清底子、见本色。为保证城区主要道路达到每平方米尘土不超过10克的标准,环卫处考核人员采取称重计量方式,利用道路尘土取样器现场对考核路段的尘土进行称重,大部分城区道路保洁水平达到了标准,东昌路、柳园路、湖南路等部分路段灰尘统计量不到5克/平方米。
稳步提升垃圾粪便收集清运效率。根据主城区各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产生量及运程远近,按照“专人专车,定时计量”的原则,对垃圾运输车辆进行合理调控,并严格按照“车走地净”的工作要求,及时清扫箱旁散落垃圾,定时对沿街垃圾桶及垃圾中转站进行冲洗、消杀,定期对车辆箱体进行冲刷,实现了垃圾中转站点“随满随收”,干净卫生。粪便掏挖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三清四净”(“三清”即公共厕所随满随清、单位厕所三日清、居民厕所每周清;“四净”即掏粪口净、挑粪线路净、停车点净、运输车体净)的工作标准,合理划分作业区域,根据对居民户的回访意见,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做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提升群众满意程度,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进一步加大垃圾袋装化收集工作力度,59名保洁人员配备电动垃圾收集车每天早4:30—8:00,晚18:00—22:00两次登门收集垃圾,解决了沿街门店垃圾乱倒现象。经过一年的努力,今年完成生活垃圾清运16.14万吨,完成粪便掏挖、抽排11625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彻底清理城区死角垃圾。对城区道路,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商场附近、河湖沿岸及学校周边等易形成垃圾死角的区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垃圾死角及时清理,并在城区死角垃圾多发点设置警示牌30处,禁止市民乱倒垃圾。同时,对责任范围外的死角垃圾进行排查并上报城管委,城区市容市貌得以有效改善。累计清理死角垃圾3.6万立方,推平覆盖地面20.7万平方,上报城管委各类问题100余处。
逐步强化建筑渣土长效管理。积极深入施工工地,宣传渣土运输管理等相关规定,要求建筑工地封闭管理、出入口硬化、设置冲洗设施,严禁运输车辆带泥上路、沿途洒落。同时,对不符合规定的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实时监控渣土运输情况,发现撒漏现象迅速督促清扫,确保城区渣土运输规范有序,保持城市道路清洁。今年共纠正违章行为869次,查处违章工地610处,查扣无证渣运、违规乱倒垃圾车辆79部,督促工地砌围墙、设置围挡128处,下达整改通知书180份,督促工地冲洗被污染道路924次,督促覆盖城区裸露地面125次。
稳步提升徒骇河风景区管护水平。健全风景区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每天对景区进行清扫保洁,定期对广场、观景台进行冲刷,对重点路段、各匝道口进行冲洗,对河域水草、垃圾进行打捞,今年共清理垃圾约3500立方,冲洗广场、平台约10万平方米,冲刷各类污染路面近20万平方米,清理水草、浮萍及散落垃圾等杂物1700余吨;加大风景区基础设施管护力度,一年来维修人行道地面大理石板300余平方,更换栈桥缆绳300多米,修补滨河大道路灯编码标示40余处,更换维修塑胶、水泥落水井篦430块,更换人行道阻车石柱22处,增设景观围栏630米,加装护栏210米,维修维护供变电设施设备30余次,维修路灯2300余盏,更换灯罩450余只,路灯亮灯率达到99%。同时,在河边、岸堤、广场、平台等人员密集处,增设各类提示、警示标识牌160块,为喜欢步行的市民制作了醒目的运动距离标识线,为喜欢骑行的车友们增加了下水道横条,增设景区导览图、景点标牌、健康步道、百米牌等182块,沿线29处环保公厕130个蹲位内均设置公厕紧急救援电话标志牌。另外,细化公厕管理制度,建立了公厕检查登记表,将公厕检查细化为8个时间段,10项检查内容,检查人员每2个小时对公厕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记录,风景区公厕在保洁质量、开放时间、维修维护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
加强设施建设,夯实环卫工作基础
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前期努力,我市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该项目位于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办事处王尔镇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东厂区,占地28.5亩,总投资9978万元,一期处理规模100t/d,沼气产气量为7900m³/d。项目主要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对餐厨废弃物进行处理,生产生物柴油并利用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一年来,共处理餐厨垃圾22891.56吨,生产生物油脂332吨,产生沼气1340926立方。今年新建昌润路东公厕、聊大西校公厕、光岳路西公厕3处,改造百大三联公厕、范筑先公厕2处,维修城区公厕40余处,新建水城集团垃圾中转站1座,维修垃圾中转站13处,建设洒水车专用井5眼。
加大环卫设施设备管护力度。严格公厕管理“四勤”制度,即勤冲、勤刷、勤擦、勤换,做到人走蹲位清、洗手台无积水、镜面无水渍、洗手盆无积垢、地面干净,公厕周边卫生责任区卫生整洁。同时,在公厕醒目位置公布监督电话、开放时间,发现厕内设施损坏及时维修,全年维修公厕7000余次。同时,建立垃圾中转站专人巡查制度,定期对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维护与保养,每天对垃圾处置系统进行检查,对垃圾压缩箱体进行清刷,对站内外进行药物消毒,对压缩过程中污染的地面进行冲刷,减少异味,确保清洁卫生。
加强垃圾处理厂监管。为确保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处理工作有序、健康开展,市环卫处严格监管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环节,要求处理厂提供每年、每半年、每季度、每月维修维护计划及维护情况,严格按照计划对厂区内的器械进行定期维护检修,确保设备连续、稳定运行。设置应急预案,对突发事故,如防汛、防火等事件发生时做到有案可循,处置得当。同时,督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定期邀请具备资质的环保监测部门对环保达标情况进行环保监测,建立废气、废水、飞灰等检测报告,确保城区生活垃圾及餐厨废弃物处理工作符合环保各项要求。
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规范工作秩序
加强教育管理。抓好学习,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督促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宗旨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同时,通过组织党员交流学习心得,评选优秀学习笔记等活动,对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和考核。以学促干,将“两学一做”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源泉、促进服务发展的动力、提升环卫水平的保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的通知》,从日常管理入手,严肃工作纪律、人事纪律、财务纪律等,彻底治理“慵、懒、散”等现象,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并于处《环卫信息报》开辟“两学一做”专栏,宣传党纪党规、环卫党员风采等,推广先进。
完善环卫工作制度。本着“科学管理、精细作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管理考核制度》,使得每名职工都有自己的“责任田”,每件事都有相应的“度量尺”。《制度》中严格规范了每项工作的作业标准、作业质量及作业流程,如清扫要先扫面,后打边,最后收堆等,每个作业项目都能一目了然,作业流程更加优化,方便操作。同时,在《制度》中科学设定考核内容,严格规范考核程序,不断改进考核方法,健全了日检查、周考核、月评比机制及领导巡查制度,每月月底处领导带领相关责任人分组对道路、绿化带、垃圾站、公厕及环卫处办公秩序、工作纪律等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现场不能整改的下发通报,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复查,达到了“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日均现场督导整改问题100余处,通报处理各类问题5万余处,对照考核办法兑现处罚56275元。
抓实安全工作。坚持以“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的态度做好全处安全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同处属单位签署了《聊城市环卫处安全责任书》,把工作中每一环节的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做到安全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任何安全责任死角。针对环卫作业的性质和特点,不断完善和落实道路清扫、转运站设备、各类环卫专用车辆及其他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定和操作规程,组织了“驾驶员道路交通安全培训”、“消防安全培训”等15次集中学习,下发《道路保洁员安全明白纸》、《安全行车明白纸》及《环卫机械操作安全明白纸》等,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作业意识和紧急避险能力。同时,秉承勤过问、勤督促、勤检查的原则,定期对全处办公场所、垃圾中转站、作业车辆等开展专项检查,对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及各种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全年共进行各类隐患排查30余次,查出隐患问题100余项,整改率100%,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推进环卫工作顺利开展。
下一步,环卫处将继续按照城市管理局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聊城市城市环境卫生标准化分级管理技术导则》要求,进一步完善精细化、常态化的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围绕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坚持坚持高标准、精细化作业要求,确保城区环境干净整洁。
进一步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全覆盖保洁、网格化作业、精细化管理、全方位监管的要求,继续规范作业标准,优化作业模式,科学安排作业时间,提高道路机械化作业成效,同时加大人工保洁作业力度,特别是做好主次干道、商业街区、公共广场环卫保洁工作,彻底解决保洁死角问题,确保路面干净整洁,主要道路每平方米尘土不超过10克,瞬间垃圾清理及时,努力实现道路卫生面貌的根本性提升。
大力抓好徒骇河风景管理区管护工作。加大对风景区内市政、环卫、园林等公用设施设备的巡查力度,坚决执行风景区“三位一体”的巡逻要求,重点做好夜间值班、执勤、督查管理工作,确保风景区各项公用设施的安全和完好运行。同时,加强对风景区内乱摆摊设点、捕鱼、游泳等行为的管理,确保风景区内人员的安全,防止出现人员、车辆秩序混乱、破坏景观设施等违法违规现象及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继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力度。在资金有保障的前提下,争取新建2座公共厕所,2处生活垃圾中转站,并按照规划做好环卫作业车辆停车场建设。购置部分环卫作业车辆,提升城区垃圾收运水平,改善城区市容环境。同时,定期对环卫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对公厕、垃圾中转站、果皮箱等进行维修维护,严格落实“一客一保洁”、“一厕一考核”及果皮箱、垃圾站专人管护等制度,确保环卫基础设施完好整洁,使用方便。
做好环卫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市、局要求,以城区部分道路为试点,探索市场化运作新模式,之后逐步推开,变管人为管事,发挥市场化运作对做好环卫工作的作用。同时,结合改革进一步完善用人用工绩效机制,将环卫管理、作业岗位进一步理清,定岗、定人、定职责,按岗设人,按绩效进行奖惩,充分调动环卫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费使用质量。
扎实推进安全稳定工作。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集中学习活动,提升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车辆、人员安全及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坚持车辆出车、回车检查登记制度,坚决杜绝带故障出车;结合天气实际,有侧重点地组织开展安全及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检查活动,认真查找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确保环卫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唐慧珍 王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