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 200~ 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碳 (CO)。如不注意煤气管道的密闭和环境的通风等预防措施,吸入过量 CO后可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较为常见的生活性中毒和职业性中毒。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其严重程度与 HbCO的饱和度呈比例关系。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劳动时呼吸困难, HbCO饱和度达 10%~ 20%。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 HbCO饱和度达 30%~ 40%。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 HbCO饱和度 >50%。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某些患者的胸部和四肢皮肤可出现水疱和红肿,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营养障碍所致。部分急性 CO中毒患者于昏迷苏醒后,经 2~ 30天的假愈期,会再度昏迷,并出现痴呆木僵型精神病、震颤麻痹综合征、感觉运动障碍或周围神经病等精神神经后发症,又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长期接触低浓度 CO,可有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
1. 轻型
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 10%~ 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2. 中型
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 30%~ 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3. 重型
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 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二、急救处理
迅速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卧床休息,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 1)纠正缺氧 迅速纠正缺氧状态。吸入氧气可加速 COHb解离。增加 CO的排出。吸入新鲜空气时, CO由 COHb释放出半量约需 4小时;吸入纯氧时可缩短至 30~ 40分钟,吸入 3个大气压的纯氧可缩短至 20分钟。高压氧舱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毛细血管内的氧容易向细胞内弥散,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呼吸停止时,应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或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危重病人可考虑血浆置换。
( 2)防治脑水肿 严重中毒后,脑水肿可在 24~ 48h发展到高峰。脱水疗法很重要。目前最常用的是 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待 2~ 3天后颅压增高现象好转,可减量。也可注射呋塞米脱水。三磷酸腺苷、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也有助于缓解脑水肿。如有频繁抽搐,目前首选药是地西泮,抽搐停止后再静滴苯妥英。
( 3)治疗感染和控制高热 应作咽拭子、血、尿培养,选择广谱抗生素。高热能影响脑功能,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头部用冰帽,体表用冰袋,使体温保持在 32℃左右。如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或体温下降困难时,可用冬眠药物。
( 4)促进脑细胞代谢 应用能量合剂,常用药物有三磷酸腺苷、辅酶 A、细胞色素 C和大量维生素 C等。
( 5)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 昏迷期间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定时翻身以防发生压疮和肺炎。注意营养,必要时鼻饲。急性 CO中毒患者从昏迷中苏醒后,应尽可能休息观察 2周,以防神经系统和心脏后发症的发生。如有后发症,给予相应治疗。
三、预防
1. 应广泛宣传室内用煤火时应有安全设置(如烟囱、小通气窗、风斗等),说明煤气中毒可能发生的症状和急救常识,尤其强调煤气对小婴儿的危害和严重性。煤炉烟囱安装要合理,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
2. 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这两种热水器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不使用超期服役热水器;安装热水器最好请专业人士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冬天冲凉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冲凉时间不要过长。
3. 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4. 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专门用来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能在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的时候及时地报警,有的还可以强行打开窗户或排气扇,使人们远离一氧化碳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