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春花比艳,杨柳吐绿。满城春色令人心旷神怡,但漫天飞舞的杨柳飞絮却给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杨柳飞絮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植物种子传播和繁衍后代的一种自然进化方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据统计,我市每年杨柳树飞絮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由于受品种、栽植地、生长状况不同,杨树飞絮时间可持续30天左右,但杨树分雄、雌株,雄株不飞絮,雌株飞絮。柳树飞絮与杨树飞絮大致相同,絮期略晚5至15天,持续约20天。杨柳树不仅外形美观,且抗性好、适应能力强,是我市乡土树种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城镇造林绿化,栽培种植了大量杨柳树,为增加城镇绿量、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这些杨柳树逐步进入生殖成熟期,春季杨柳飞絮量增加,污染人居环境,影响居民健康,给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造成了一定影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市园林处作为城市绿化养护管理职责部门,对此问题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在城区绿化改造的园林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积极探索科学的绿化配置模式,选用多种适应性强和绿化效果好的树种,营造以适生乡土长寿树种为主的混交林,尽量避免使用杨柳树雌株,从源头上杜绝杨柳飞絮问题。为进一步减少杨柳飞絮量,缓解飞絮扰民问题,市园林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飞絮的治理,在飞絮集中的时间段,采取了高压枪冲洗、及时清理收集飞絮等管护措施,避免飞絮再次随风飘移,并积极同治理飞絮水平较高的北京科研部门进行了探讨和洽谈。
目前在城区道路绿化中仅聊位路、鲁化路有老龄杨树用作行道树,外环路有少量多年前栽植的杨树背景林,城区部分庭院绿化及聊城公园有零星种植,其他园林处权属范围内的道路均未栽植杨柳树。但城区河湖沿岸及城区周边的杨柳树仍有大量种植,不能因为飞絮问题进行大量砍伐更新,否则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景观和生态效果,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将树木自然淘汰、绿化更新改造、新品种与新技术应用等有机结合结合起来,使飞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这就需要由政府主导,在新建的绿化工程中,规划和建设部门不再选用易产生飞絮的树种;其次需要水利、河道、林业等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再者需要借鉴外省、市成功经验,对杨柳树进行试验性药物治疗。市园林处初步计划于5月前,借鉴北京的飞絮防治经验,对城区绿化杨柳树进行试验性药物治疗,以有效减少明年杨柳飞絮。(秦冉冉 陈法燕)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