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人 | 于敬仙 | 建议时间 | 2023-03-22 |
---|---|---|---|
建议内容 |
“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存在巨大压力。就我市而言,“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全市煤炭消费总量高,燃煤火电企业众多,火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仅次于滨州,在全省居第二位。火电以自备电厂居多,由于涉及民生供暖、企业生产、就业等诸多问题,30万千瓦以下燃煤火电机组整合工作进展缓慢。全市轻重工业之比为22.5:77.5,且以冶金、建材、化工、电力为主。重点企业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总体进展不快,散煤尚未实现清零。淘汰落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任务还非常艰巨,经分析研判,要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等7项约束性指标,70%要靠结构调整。 “十四五”期间,聊城市应当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转型的步伐,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助力实现美丽聊城目标。建议如下: 一、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新、改、扩建煤电、炼化、焦化、钢铁、水泥、铁合金、电解铝、甲醇、氯碱、电石、醋酸、氮肥、石灰、建筑陶瓷、沥青防水材料15个行业上游初加工、高耗能高排放(以下简称“两高”)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以及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区域污染物削减等相关要求。对合规项目和整改后可以保留的项目,建立清单,逐个编号,动态调整。不在清单内的“两高”项目,不得继续实施。 未完成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以及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年度目标的区县,下一年度不得新建“两高”项目。“两高”项目建设做到产能减量、能耗减量、煤炭减量、碳排放减量和污染物排放减量“五个减量”替代。未纳入国家规划的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煤制油气项目,一律不得建设。严禁省外水泥熟料、粉磨产能转入我市,严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产能。 二、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 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淘汰类”工艺和装备全部淘汰出清。聚焦钢铁、地炼、煤电、水泥、轮胎、煤炭、化工等重点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2022年年底前,完成临清市大唐建材实业有限公司2台直径3.2米水泥磨机整合退出。进一步健全并严格落实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标准,制定实施方案,重点围绕全省确定的再生橡胶、砖瓦、废旧塑料再生、石灰、石膏等行业,适当扩大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范围,分类组织实施转移、压减、整合、关停任务,推动低效落后产能退出。 三、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 有序推进铸造、建材、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的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实施限制类产能装备的升级改造,有序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加快聊城化工产业园、莘县化工产业园、茌平化工产业园、阳谷祥光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和建材、化工、铸造、加工制造等产业集群绿色化改造。推动重污染企业搬迁入园或依法关闭。 四、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进能源低碳化转型,力争新增能源需求主要由非化石能源供给。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推进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合理布局生物质和垃圾发电项目,稳妥发展风力发电,2025年年底前,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左右。加强与省电网的衔接,优化输电网结构,适当利用外电。实施气化聊城工程,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推进天然气在工业、交通、发电、供暖等领域高效利用,扩大天然气消费市场。 五、持续压减煤炭消费量 严格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2023年分别压减煤炭消费量50万吨以上。严控新增耗煤项目,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不新增燃煤自备电厂。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完成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小热电机组(含自备电厂)关停整合;全面关停淘汰中温中压及以下参数或未达到供电煤耗标准、超低排放标准的低效燃煤机组。禁止新建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对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上的燃煤锅炉严格执行煤炭减量替代办法。新建生物质锅炉不得掺烧煤炭、重油、渣油等化石燃料。 六、深入推进清洁取暖 加强集中供热热源和配套管网建设,以热水为供热介质的热电联产项目,20公里供热半径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规划建设抽凝热电联产机组;以蒸汽为供热介质的热电联产项目,10公里供热半径内原则上不再另行规划建设其他热源点。加大对纯凝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的技术改造,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燃煤小热电。鼓励余热资源较为丰富的企业利用余热余压等技术进行对外供暖。深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 |
答复时间 | 2023-05-06 | ||
办理类型 | 已解决 | ||
办理情况 |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推动聊城产业绿色转型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聊城市集中供热发展情况 (一)城区集中供热基本情况 聊城市自1998年启动集中供热事业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大型热电联产热源为主的集中供热体系。全市现有供热企业17家,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集中供热面积达到8637万平方米。主城区共有6家供热企业,较上一供热季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7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981万平方米,总计1038个小区(单位)、约33.2万户居民接用集中供热。 (二)主要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城区供热工程建设。2019年,开发区恒润热力公司实施了城区北线引热工程,该工程由国家能源聊城发电公司沿中水管线经嘉明工业园至开发区铺设直径1.2米的供热主管道,建成后可新增城市北部供热能力1200万平方米,2020年6月,该工程实现全线贯通,2020-2021采暖季正式启用,解决了城区北部10年内的供热发展问题。2021年,财金热力公司组织实施了南部城区供热工程,该工程以国家能源聊城发电公司为热源,沿聊堂路、城源路、松桂大街铺设直径1.4米的供热主管道,全长23.8公里,建成后将新增供热能力1500万平方米,能够解决高铁新区、度假区、东昌府区等区域的供热问题。2022年,南部城区供热工程主管道除了个别穿河过路等节点,基本完成工程建设。 二是加大热源技术改造。2021年,华能聊城热电公司在一、二期供热首站的基础上,启动了三期首站建设,将再增加供热1200万平方米,扩建后,华能供热能力达到了3500万平方米,2021-2022年采暖季,三期扩建首站正式投入使用。2022年,国家能源聊城发电有限公司对供热首站实施了扩容改造,新增了供热能力350万平米,供热能力达到1850万平方米。同时,国家能源聊城发电公司向国电总公司申请了二期供热首站改造项目,并得到集团批复,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预计再新增供热能力1000万平方米。 二、聊城市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情况 (一)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基本情况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和要求,始终把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工作作为服务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自2017年开始,利用6年时间,基本解决了全市农村地区的清洁取暖问题。2022年,省下达我市农村清洁取暖改造任务为17.6439万户,实际完成18.8252万户。全市农村清洁取暖用户总量达到121.7万户,其中气代煤100万户,电代煤21.7万户,基本实现了应改尽改,改造数量居全省第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我市清洁取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连续多年任务基数大、完成工作好,率先在全省完成年度任务”,并多次在全省清洁取暖推进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清洁取暖工作。2018年,我市成立了清洁取暖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全面负责清洁取暖建设推进和天然气供应保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城市管理局,统筹负责具体工作,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提出要求、作出批示,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门研究清洁取暖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靠上抓,今年先后召开了工作调度会、现场推进会;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周调度、月总结。同时,建立了帮包督导制度,市城管局、住建局县级干部分头帮包督导县(市区),今年以来,帮包干部跑遍了开展清洁取暖的所有乡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确保了全市工作的强力推进。 2、加大资金投入。统筹考虑改造与运行的关系,各级财政对清洁取暖建设费用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为户均5000元;运行费用补贴标准为户均1000元/年,连补3年。从2017年至今,共向各县(市、区)拨付清洁取暖专项资金40.2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7.16亿元,省财政5.71亿元,市财政17.37亿元。同时,鼓励各县(市、区)通过市场化运作,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建设运行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减轻了财政资金压力。 3、优化技术路线。在改造方式上,统筹考虑气源、电源、管网分布及群众意愿。在不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自然村,居住集中、规模较大的村庄,采取气代煤的改造方案;对于距离燃气管道较远,户数比较少的村庄社区,选择电代煤的办法。在近郊村镇、农村新型社区大力推广集中式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等集中供热模式,全市推广使用空气源热泵15万台,有效缓解了天然气供应压力。 4、保障燃气供应。坚持以气定改,保障燃气供应。组织燃气企业与上游油气企业签订天然气中长期合同,把煤改气新增用户的用气需求纳入合同,不得在未落实气源的情况下进行改造。从2018年开始,每年燃气企业与上游油气公司签订的合同气量都有10-15%的增长,保证了居民取暖用气需求。坚持开源扩能,加快长输燃气管道和储气调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山东管网西干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建成了临清、东阿、冠县等一批地方应急储气设施。 5、精心组织施工。各县(市、区)采用统一招标、集中采购、专业施工的方式,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专业化燃气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督导施工企业严格按规范施工,严防质量问题。严格工程验收,各县(市、区)组成联合验收组,逐户验收,统一调试,确保户户达标、不留隐患。 6、强化安全管理。我们坚持压实各级政府安全管理属地责任和运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了网格化安全管理制度,经常性组织施工安全大检查。每个村居明确了2名安全监管员,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通过张贴发放明白纸、电视滚动字幕、农村广播等方式,加强对群众的燃气安全意识教育,普及安全使用常识。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全市供电燃气企业制定了了应急预案,配齐了应急抢修人员和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理。 再次感谢您对全市供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
||
主办单位 | 市城管局 |